4月3日上午,由广州市政府主办,广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广东省翼通商务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协办的粤港澳大湾区通用航空发展论坛在广州隆重举行,广州市政府马曙副秘书长出席论坛并致辞,广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主任孙秀清、广东省机场集团副总经理朱前鸿以及全球通用航空产业领军企业、主管单位、行业协会和研究学术机构等逾100名领军人物、产业高端人士出席了活动。作为2019年“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论坛活动受到了与会领导和嘉宾的高度关注。
马曙副秘书长在论坛开幕致辞中指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和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国家正通过培育通用航空市场、加快通用机场建设、扩大低空空域开放等举措,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加快发展。当前,粤港澳大湾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正面临双重机遇。广州高度重视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枢纽和临空经济示范区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通航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立足航空产业独特优势,广州空港经济区正大力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不断强化商务航空服务基地(FBO)管理服务,促使一批龙头通航企业加速集聚发展,助力广州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未来广州将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机遇,聚集全球通用航空优势资源,重点发展通航服务、通航制造和通航维修,在广州空港经济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航空产业发展新高地,引领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
论坛开始前,广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孙秀清向与会嘉宾推介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投资新机遇和营商环境新优势,探讨在空港经济区投资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合作意向,特别是借助民生金融租赁独特优势,推动金融租赁与商务航空的有机融合,加快飞机租赁业务做大做强,促进商务航空产业快速集聚发展。
孙秀清主任表示,广州空港经济区作为全市三大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区之一,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及要求,以服务粤港湾大湾区建设、推动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为引领,对标对表国际国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先行突破,持续深化临空示范区体制体制创新,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口岸查验配套服务费改革,继续创新实施在全国空港口岸第一家开展查验配套服务费改革等举措,建立智能分类通关监管模式,打造营商环境“空港样本”,服务各行业领军企业到空港经济区投资兴业、共建共赢,携手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级国际航空枢纽和粤港澳临空经济商业圈。
广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邓建清副主任表示,目前,广州空港经济区已吸引进驻企业超过1.3万家,逐渐形成航空维修与制造、航空物流、跨境电商、通用航空、飞机租赁、航空总部等六大产业集聚,不断发挥城市经济发展新引擎的积极作用。
会上,来自庞巴迪、湾流宇航、香港商业航空中心、华龙航空、瑞翔航空、宏信通航、亚联公务机、东部通航等全球通用航空企业和机构代表参加了沙发论坛,共商粤港澳大湾区通用航空产业未来发展。嘉宾代表均表示,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未来将持续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在建设临空经济产业链生态战略基础上,通用航空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商业前景。接下来,希望继续开拓、深化与广州空港经济区的合作发展,进一步加快区域临空产业融合、转型、升级,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通用航空产业加速迈向世界尖端水平。
据了解,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发展机遇,近日广州空港经济区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招商引资热潮,通过密集对接南航租赁、九元航空、唯品会、嘉里物流、苏宁、DHL等企业,与多方达成了系列合作意向,未来将在航空培训基地、航空生产综合保障、物流枢纽总部、跨境电商全国枢纽、进出口贸易等领域推动更多合作发展,在更高水平开放中实现互利共赢。其中,嘉里物流华南区域枢纽总部项目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正式落户广州空港经济区的物流项目,是香港企业嘉里集团布局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物流网络的关键枢纽节点和重要开端项目,未来将为广州空港经济区吸引更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强大的发展动能,不断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实现产业加速集聚,推动空港经济高质量发展。
快速链接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关表述
通用航空业是以通用航空飞行活动为核心,涵盖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市场运营、综合保障以及延伸服务等全产业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具有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为加快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释放消费潜力,实现通用航空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提出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根据意见,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拥有通用机场或兼顾通用航空服务的运输机场,覆盖农产品主产区、主要林区、50%以上的5A级旅游景区。通用航空器达到5000架以上,年飞行量200万小时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通用航空企业。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水平和自主化率有较大提升,国产通用航空器在通用航空机队中的比例明显提高。通用航空业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初步形成安全、有序、协调的发展格局。
2
关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商务航空服务基地(FBO)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商务航空服务基地(一期)是广东省、广州市重点项目。一期项目以2024年作为设计目标年,可满足商务飞机年起降10000架次、旅客吞吐量50000人次。这是目前在国内占地面积最大、建筑面积最大、功能设施最完备、专用停机位最多的FBO项目。商务航空服务楼设有独立的国内、国际旅客进出港通道,具备安检、联检和飞行服务站等功能,还设有5个贵宾休息室和可容纳100人的会议室。此外,还建设FBO专用塔台,专门用于FBO停机坪指挥管制。
2017年12月,FBO一期项目(除机库工程外)建成正式投入运行, 全力迎接广州2017《财富》全球论坛顺利召开。
2018年10月31日,第一届中国广州商务航空展暨大中华地区轻型公务机发展高峰论坛在FBO举办,活动旨在打造广州首个商务航空行业各类服务、产品的展销平台,为公务机客户与相关企业提供直接交流机会。
2019年3月25日,广州白云机场FBO迎来首架医疗专机,未来将为粤港澳地区的民众与外籍人士提供境内外医疗转运服务,辐射范围可达7000公里,可覆盖亚洲和部分欧洲、大洋洲地区。为助力商务航空服务基地开展航空医疗救援服务,广州海关所属白云机场海关根据通用航空公司航班计划,对急救航班实施机边监管,旅客通关“零等待”。据统计,2019年1至3月,白云机场海关快速验放进出境急救航班9架次,同比增长2倍。
广州市加快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级
推动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全面上水平
国际航空枢纽,作为联通全球、通达世界的直接载体,作为全球高端客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的集散枢纽,作为全球高端发展要素集聚吸附器,在全球化新时代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广州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打造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深化改革开放、走在前列的必然要求,也是强化城市功能、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推动城市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广州空港经济区认真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广州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目标,加快临空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级,推动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全面上水平。
一、对标先进、强化统筹
国际航空枢纽能级加快提升
(一)加快机场枢纽建设。大力推进白云机场二期扩建项目(T2航站楼等)、商务航空服务基地(FBO)相继投入使用,机场吞吐容量大幅提升,机场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机场设计容量由T1航站楼的3500万人次提升至T1、T2两个航站楼的8000万人次。2018年,白云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为6974.32万人次、增长5.9%,其中国际及地区旅客量1731.92万人次,同比增长9.0%,占总旅客吞吐量24.8%;完成货邮吞吐量189.08万吨、增长6.2%;完成航班起降47.74万架次,同比增长2.6%。近三年,白云机场在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均位于国内第3位,仅次于北京首都机场和上海浦东机场。目前,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分别位于全球第13和19位,正加快朝世界级航空枢纽迈进。
(二)强化航空枢纽功能。推进做好国际航线重点布局,在巩固和加密现有国际航线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更多新的国际航线,做大做强基地航空公司,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成功举办2018年世界航线发展大会,吸引来自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逾3500名嘉宾代表参会,会议达成了开通马德里、米兰、圣彼得堡等28条国际航线的合作意向,进一步提升白云机场快速通达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能力。目前,白云机场航线网络已覆盖全球219个航点,拥有航线超过300条,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164条,国际航线网络遍布全球5大洲的88个航点,国内航点超过130个,辐射包括2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53个城市,与国内、东南亚主要城市形成“4小时航空交通圈”,与全球主要城市形成“12小时航空交通圈”,国际航空枢纽不断强化。
(三)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以规划为引领,立足于轨道和道路交通建设,规划引入4条高铁(正线引入广河高铁和东北客车联络线,联络线引入广湛高铁和广中珠澳线)、3条城际(穗莞深城际、广佛环城际、广清城际)和4条城市轨道(地铁3号线、地铁9号线、地铁18号线和22号线),将白云机场接入国家高铁网、粤港澳大湾区城际网和广州城市轨道网;加快花莞高速、机场二高、新广从等高快速路和机场大道、空港大道等主干路的建设进度,以及从埔高速、增佛高速等市域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在机场周边形成“六横七纵”的集疏运高快速路网络,通过加快推动机场、高铁、城轨、地铁、高速公路实现无缝衔接,不断完善机场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二、产业导向、加速集聚
临空经济发展渐入佳境
近年来,广州空港经济区始终注重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全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重点产业指导目录,持续强化产业提质增速,吸引进驻企业超过1.3万家,逐渐形成航空维修与制造、航空物流、跨境电商、通用航空、飞机租赁、航空总部等六大产业集聚,不断发挥城市经济发展新引擎的积极作用。
一是航空维修与制造业。推动空客、波音的飞机客改货项目先后落户,签订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GAMECO)的飞机附件维修基地项目投资协议,初步形成全国最大飞机维修基地和全球最大飞机客改货基地,2018年飞机维修基地共实现营业收入34.3亿元,同比增长7.7%。
二是航空物流业。美国联邦快递已在区内注册独立法人公司,DHL、顺丰、唯品会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均在区内建立航空物流基地,初步形成全国最大空港物流中心,2018年机场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122.8亿元。
三是跨境电商业。出台仓租补贴、第三方检测费用减免等跨境电商专项扶持政策,建立溯源平台和企业分级管理机制,吸引入驻机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企业逾千家、商品备案项数超过10万种,覆盖BBC进口、BC出口等5种跨境电商业务,实现2018年机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业务货值超80亿元,呈翻倍增长,机场口岸跨境电商业务已连续5年居全国空港首位。
四是通用航空业。依托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功能设施最完备的白云机场商务航空服务基地(FBO),引进本田公务机、亚联公务机、法国优德士集团(UUDS)等10多家国内外商务航空服务公司,已为30多家客户提供1100多架次的航班保障服务。
五是飞机租赁业。积极拓展航空租赁业务范围和规模,2018年共落地租赁飞机36架,货值约28亿美元,架次同比增长61%、货值同比增长78%。
六是航空总部。积极搭建企业服务平台,进一步发挥航空总部集聚效应,目前已入驻南方航空、九元航空等主基地航空公司,以及东航广东分公司等78家航空公司,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空公司50家。
三、智慧引领、提质增效
改革创新工作成效初显
按照《广州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要求,围绕体制机制、政务服务、投融资体制、土地利用、口岸保障等方面,逐步推进广州空港经济区各项改革创新举措,激发活力、改善环境,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提供有力支撑。
在政务服务方面,依托空港智慧政务平台,采用“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政府类投资工程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环节的审批时间压缩至90个工作日、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间控制在50个工作日内,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业务。2018年共受理国土、规划、建设等行政审批事项超过1300宗、工商业务2740多宗、税务业务34940多宗,办结用时较承诺服务时限提高15%。
在口岸保障方面,创新出台跨境电商扶持政策,建设国家级检验检疫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基地试点,推广应用“智慧空港”核心平台“单一窗口”,实施“无纸化”通关、“互联网+空港e通”等举措,进一步提升空港口岸通关效率,实现进口巴士杀菌乳通关时长减至20分钟以内、保税融资租赁飞机落地入区验放1小时以内、进出口报关单平均通关效率提高25%以上。2018年通过“单一窗口”平台申报货物约100万票,涉及货物总值约286亿美元;推进空港口岸货运现场查验服务单位实际免除253票。
在企业服务方面,完善人才引进等软环境建设,大力支持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开展航空产业紧缺急需人才入户遴选,2018年办理40名区内重点企业紧缺急需人才入户,推动240名航空产业人才获2018年专项入户指标。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广州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和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总结年,广州空港经济区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战略部署,充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立足临空经济商业圈、机场综合保税区、白云机场枢纽等建设,以“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为奋斗目标,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集中力量在基础设施建设、临空产业集聚、营商投资环境等方面真抓实干、力争突破,不断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以更大担当奋力开创广州空港经济区工作新局面,不断加快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级,全面推动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再上水平,在强化城市功能、提升产业水平、推动城市繁荣发展方面出新出彩。